首页 > 英国留学 > 正文

The Sutton Trust(英国萨顿信托基金会)发布《Elitist Britain 2019》(2019年英国精英报告)。该报告指出,英国的社会流动性仍然很低,机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为高级职位仍由极少数接受过私立教育的精英人士主导,随即引发热议。

高考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中国高考才是最优解吗?

英国精英教育典型代表——前首相大卫·卡梅伦,卡梅伦中学和大学分别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
有媒体认为,英国应该借鉴中国的高考制度,为普通百姓开启一扇改变自己乃至家族命运的窗户。

 

高考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近年来,中国社会对高考制度褒贬不一。有人认为高考给了所有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是中国最后的一片净土,也有人认为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规则太过残酷,考题不够灵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高考考生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高考的确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选拔方式。笔者身边就有家庭背景平平的朋友通过高考进入了北大,然后去了哥大读研,现在就职于摩根斯坦利。所以,如果你问高考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答案毋庸置疑。高考不仅可以改变命运,而且还是普通老百姓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
等候在高考考场外的父母高考是最优解吗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对高中的重压有着深切的体会: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课桌上的辅导资料堆积如山,有写不完的模拟卷、月考卷和会考卷和上不完的早晚自习,每日与签字笔、修正带和风油精作伴……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6月7日和6月8日这两天的决战。所有人都知道,如果这两天的奋笔疾书可以换来一个高分,那不远处的未来也就会被“成功”映照得闪闪发光,反之,则是暗淡无光的漫漫前路。对于要参加高考的人而言,分数便是一切。至于其他,不过浮云罢了。

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由于这样的教育模式以考试为导向,知识被贫瘠化为冷冰冰的分数,“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多数时候只是一句口号。其结果是,不少学生,特别是那些如愿考取心仪院校的学生,上了大学之后恍然不知所措,失去了动力和方向,生活只剩下迷茫和空虚,因为他们人生前18年的奋斗目标已经达成,因为本应自然生长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和梦想已被成绩、分数和排名驱散殆尽。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高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消磨时光,荒废学业,最终泯然众人,而同一阶段的西方学生却满腔热血地在为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挑灯夜战。
近年来,包括剑桥大学在内的国外高校相继开始承认中国高考,有学校给出的理由是高考成绩可以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然而,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只是人生秘诀的一小部分,真正决定人生成败和幸福感的是思维、格局、好奇心、同理心和梦想,这些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反观以英国低龄教育为代表的西方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好奇心、同理心等特质是学校从小学阶段起十分看重的品质,而这份看重不仅体现在学校官网的介绍里,更落实在综合全面的课程安排中。
英国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除学术课程以外,还开设了艺术、音乐、戏剧、各式各样的体育课程以及探险、远足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有助于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教会孩子团队协作的意义,勇于冒险、不惧失败的重要性,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求知欲、鉴赏能力,让他们从实践中领会到世界的美妙和生命的美好。而这些是坐在教室里背书做题的孩子难以体悟的真谛。

■■■■■所以,高考是最优解吗?

对于出身普通的孩子而言,高考无疑是出人头地的最优解,但对于中产阶级及以上家庭的孩子而言,最优解应当是前往英国接受精英教育。
“阶级固化”是个别现象吗“阶级固化”已经成为中西方国家共有的社会现象。常听到国人抱怨现在小孩子的课业负担过重,无法享受美好的童年时光。然而,西方孩子的童年也不再是池塘、田野、秋千、游戏和无忧无虑的暑假。他们也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别是中上层阶级家庭的孩子,不过,他们的补习班多以兴趣培养为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伊万卡的大女儿阿拉贝拉第一次上中文课的时候也才不到5岁。中上层阶级家庭如此注重教育,这无疑加剧了精英阶层的固化。

那中上层阶级家庭为何如此看重子女的教育问题?

因为良好的教育可以保证子女的成功,守住他们所在阶层的地位。要知道,上升通道虽然狭窄,可下降通道却会为所有人敞开。
所以,“精英”阶层虽固化,却也证明优质教育仍然可以助阶级跃升一臂之力。倘若中国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英国的精英教育就是轻曲泛舟渡河。家庭情况不同,最优选择亦不同。不过,如果可以驾舟过河,畅享沿途美景,又何必挤那独木桥呢?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